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骗了康熙 第351节
    别看这个过程很折腾,实际上,由于人多力量大的缘故,大军西进的速度,其实并不慢。
    从泸溪出发,到乾州厅(吉首),总共也就一百八十里水路而已。
    十天后,玉柱率领大军,出现在了乾州厅城外的官船码头上。
    在乾州厅休整了一日之后,大军转道向南,沿着陀江朝着镇筸镇前进。
    镇筸的叛军,听说朝廷官军来镇压了,便占据了险恶的山谷,与玉柱对峙。
    玉柱爱惜将士们的性命,也不下令强攻,就和镇筸的叛军,隔着山口对峙。
    然后,玉柱下令,驻麻阳、辰溪和永绥厅的绿营官军,大举向山内徉动,做出了四面进攻的假象。
    镇筸的叛军,战斗力惊人,缺点也很明显,兵力严重不足,难以抵挡数倍官军的四面围攻。
    等镇筸的叛军撤退了之后,玉柱带着主力部队,浩浩荡荡的杀进了凤凰厅的腹地。
    只是,和别的官军统帅不同,玉柱并不主动寻求与镇筸叛军的决战,而是把重点放到了,逼山民出山之上。
    具体的做法,也不复杂。
    官军所过之处,正在插秧的水田和坡田全毁,然后按照人头,挨个发口粮。
    发放的粮食数量,不多不少,刚好只够走出山口。
    镇筸的地势太过险恶了,别说水田,就算是坡田,也不多。
    田地不多,也就意味着,人口不可能多。人口过多,根本就养不活。
    玉柱很有耐心,只毁田,逼人出山,死活不肯带着大军进山去围剿镇筸叛军。
    说实话,这一招起效不快,但是,异常之狠辣,等于是断了镇筸叛军们,赖以生存的根基。
    叛军们也知道,玉柱的手里有几十门炮,正面硬拼的伤亡,很可能极大。
    就这么着,双方都很有耐心。
    结果,从春种插秧之时,一直拖到了秋收之时,凤凰厅一年两熟的收成,绝大部分泡了汤。
    赶在大雪封山之前,玉柱领兵退出了凤凰厅的大山。
    来年的三月初,玉柱带着完全不缺粮的官军主力,再次大举进山。
    这一下子,叛军即使再傻,也看明白了,玉柱这是要持续性的绝户啊!
    去年的粮食,两季绝收,玉柱今年又来了,这谁受得了?
    总而言之,玉柱宁可慢慢的收拾叛军,也不想随意浪费掉手下嫡系将士们的性命。
    这些可都是军官种子,不能随便牺牲,乃是玉柱的基本用兵原则。
    于是,叛军们忍无可忍,倾巢出动,要和玉柱展开决战。
    面对武装到了牙齿的新军,只装配了大刀、长矛和长弓的镇筸叛军,惨败于凤凰厅的得胜营一带。
    在玉柱的抚标中军之中,有一支人数不足四百的骑兵。
    唉,败退的叛军,在几百名骑兵的追杀下,可谓是伤亡惨重,尸横遍野。
    此战,官军大获全胜,而且损失甚微。
    结果是,整个凤凰厅地区,九成以上的山民,都在刺刀和口粮的威逼利诱之下,被弄出了山区。
    新军的特点是,适合阵地战的排队枪毙,而不擅长进山剿匪。
    玉柱也完全没有进山的打算,他从头到尾,就一个想法,把种地的都弄出山区,再多的叛军或土匪,也无法生存下去。
    另外,从东部调来的绿营兵,和山里的土司们,毫无瓜葛。
    而且,进山的山口,都被玉柱派人盯死了。
    这么一来,到了次年的初春之时,除了小股土匪盘踞于个别山头之外,整个凤凰厅地区,延续了好几百年的大规模匪患,竟被玉柱给平灭了。
    玉柱的奏折递进了京城之后,康熙龙心大悦,当即下旨,著玉柱进京述职。
    春季进京,玉柱很自然的选择了坐船,顺着洞庭湖,进入长江,再走运河北上京城。
    这一路,不仅速度极快,而且,人在官船上,也很舒服。
    一个月后,玉柱刚在宫门前递了牌子,康熙便在第一时间召见了他。
    听玉柱禀报完了整个偏沅剿匪的实情,康熙大感满意,夸赞道:“让山民出来,出力修桥铺路,换取口粮和银钱,再让富裕的地区,拿出买徭役的粮食和钱银,实在是妙不可言啊。魏珠,叫张廷玉。”
    张廷玉进来后,面无表情的颁布了旨意。
    “内阁奉上谕,罢玉柱偏沅巡抚之职,著授户部左侍郎,擢南书房行走,晋二等勇毅侯,赐朱轮,食侯爵双俸,复为内务府总管、御前大臣及步军统领,钦此。”
    按照本朝的惯例,一部之侍郎兼任的南书房大臣,乃为国之储相也。
    朱轮,就是马车可以用红色的轮子,这可是入八分辅国公以上的宗室亲贵,才能享受到的殊荣。
    玉柱接了旨意之后,康熙笑眯眯的说:“朕没看错你,果是我满洲之英才也!不过,朕也没有亏待了隆科多,他即将出任吉林将军。”
    康麻子再喜欢玉柱,也不可能让他们父子两个,同掌京城的兵权。
    既然玉柱复任了九门提督,隆科多就只能离开京师,去吉林那个冰天雪地的苦地方了。
    第390章 朝局大变
    ,!
    如今的京城,已经不是玉柱离开之前的景象了。
    现在,八爷党的人,已经崛起于朝堂。
    老八管着内务府,老十四管着兵部,老九管着光禄寺。就连草包老十,都管了鸿胪寺。
    户部,还是由老四管着,他正好又成了玉柱的顶头上司。
    现任户部尚书,穆和伦,姓喜塔腊氏,镶蓝旗满洲,原为礼部尚书。
    差事是永远办不完的,玉柱从宫里出来,径直就回了隆府。
    隆科多正好在家。
    玉柱递牌子进宫的时候,他已经在步军统领衙门里接了旨意。
    父子俩有一年多没见面了,便命厨下整了一桌子席面,亲父子对坐着,开始痛饮。
    隆科多连饮了三杯酒,却一口菜都没吃。
    玉柱就知道了,亲爹的心里,不怎么痛快了。
    也是,玉柱一回京,就又抢了隆科多的实权宝座。这事啊,无论搁到谁的身上,心里怎么可能舒坦呢?
    吉林将军,虽是正一品的吉林土皇帝,军政一把抓。
    但是,吉林那地方,天寒地冻,地广人稀。哪怕人参、貂皮等特产堆积如山,也运不进关内。
    因为啥呢?
    嘿嘿,吉林的皮货和人参,都走私进了关,你让盛京将军喝西北风去?
    只是,这种老观念,在玉柱这里,就严重的落伍了。
    玉柱一直没吱声,埋头陪着隆科多,连饮了十杯酒。
    等隆科多开始夹菜的时候,玉柱这才慢腾腾的说:“阿玛,曹寅监制的大海船,快要造好了。到时候啊,大海船出了海之后,去吉林那边,满载了百年的高丽参啊,紫貂皮啊这些好东西,直接运到大沽口。嘿嘿,盛京将军那孙子,即使想黑吃黑,也只能吃到您的屁。”
    隆科多一愣,仔细一琢磨,立时明白了玉柱的意思。
    天津卫是隆科多的老地盘了,通州知州又是玉柱的门下赵东河。
    隆科多想清楚了这一层之后,心里的郁结情绪,立时消散了许多。
    毕竟是亲父子,隆科多的心里再不舒服,总不能打玉柱一顿吧?
    如此争气的好儿子,隆科多心疼都来不及,又怎么舍得动手去打呢?
    这肉啊,始终是烂在了,佟家人自己的锅里!
    隆科多丢了京里的实权,却因为垄断了吉林的山货,可以走海上的贸易,而继续赚大钱
    在权和钱之间,隆科多总算是捞着了一样,心理上也就舒服了一些。
    “唉,皇上已经老了,记性也大不如从前了,经常性的忘事儿。”隆科多的心气顺了之后,就开始给玉柱讲述京里权力圈的实底了。
    亲父子之间,只要及时的处理好了小小的芥蒂,啥事不好商量?
    玉柱点点头,他远在湖南,对于朝中的动态,自然不如隆科多观察得这么仔细和到位了。
    要知道,隆科多就是靠着揣摩清楚了上意,才从三等侍卫,逐渐爬上九门提督的宝座。
    客观的说,隆科多对康熙的分析,对玉柱而言,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
    “另外,皇上最近明显有抬举三爷,对抗八爷的想法。”隆科多的这话,其实只说对了一半。
    隆科多是四爷党的事,从来没有告诉过玉柱,他以为玉柱不知道他的老底子。
    玉柱心里门儿清,二废了太子之后,康熙之所以要抬举老八和老三他们,依旧是权力互相制衡的帝王心术在起作用。
    如今的朝堂之上,老三、老四和老八,个个都有机会,但人人无把握。
    这显然是康熙的高明之处了。
    但是,这么做的弊端,也是很明显的。
    康熙为了不暴露新储君的身份,在权力分配的时候,就必然出现如下场景:老三多捞了实权,老四和老八也要跟着多得。
    如果,老八倒了霉,老三和老四,也要跟着被削权。
    依此类推!
    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也!
    只是,酒还没喝完呢,户部那边就派了人来。
    来的人,是户部的堂郎中那海。
    那海见了玉柱,赶忙扎千行礼,恭敬的说:“禀少司农,管部的雍亲王爷,命卑职来请您去衙门里,有大事商议。”
    户部尚书,别称大司农或大司徒。户部侍郎,紧随其后,别称为:少司农或少司徒。